2011年8月13日星期六

洪蘭:鼓勵的力量(轉載)

洪蘭:鼓勵的力量


2011-04 Web only 作者:洪蘭

四十年前我做嬰兒實驗時,我的老師傳授我們使嬰兒不哭的秘訣,他說:微笑是國際語言,是一切溝通的基本,包括跟動物的溝通在內,當你板著面孔快速的接近你的寵物時,牠會逃走。
受虐兒對人面孔的表情尤其敏感,他們在偵察憤怒的表情上比一般人快了千分之廿秒。你看待別人的方式反映你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,他說微笑才會得到好的實驗結果,用蜜糖抓到的蒼蠅比較多。

老師的話最近被證實了,桃園航警局副局長來信告訴我,在全球一百多個國家,二四○個機楊的安全檢查比賽中,他們拿到第一名,打敗了日本的名古屋和韓國的仁川。

我看了非常高興,想不到一點點的鼓勵可以產生這麼大的效應。

原來有一次我出國,在經過安檢時,看到前面的旅客行色匆匆,忘記把已經通過X光機的外套拿走。旁邊的航警很快就發現了這件夾克,就大聲的問:「誰的外套忘了拿?」連問數聲都沒有人應時,他馬上拿起「大聲公」開始廣播。

(●編按:夢想有多大》兩千多位網友如何用自己故事帶起正面向上的力量?立刻寫下你的夢想故事,還能再抽iPad2>>)

那時我已在排隊準備通關,聽到他的廣播又看到物主絲毫沒反應(大概太全神貫注在等通關了),忍不住上前去拍拍那個人的肩膀說:「那不是你的夾克嗎?」那人才彷彿大夢初醒,前去把夾克拿回來。

這雖然是小事,我卻對航警的熱心非常感動,這不是他分內之事,他的責任只是站在檢查站旁監督旅客過關,但是他額外多做一點,舉手之勞就使那位旅客下了飛機免去受凍之苦,這才是服務的真諦。

因此回國後,在聯合報名人堂上把這件事寫了出來。

當時桃園機場正因建築老舊會漏雨、裡面的食物又太貴被立法委員叮得滿頭包,短短一篇讚美的文章鼓舞了士氣。

當士氣被提升起來後,航警值班時更有笑容,服務也更親切,正回饋的結果使他們拿到了安檢第一名,這消息令人高興也令人感嘆。

不知為何,中國人總是吝於給別人掌聲。

有研究發現,在一般的家庭中,小孩子每接受十句的負面評語,才會有一句是正面的,學校中,責罵和讚美的比例則是七比一,難怪我們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,總是覺得自己是失敗者,因為我們大人不停的灌輸這個訊息到他腦海中。

「親子天下」曾做過一個調查,父母對孩子說話中,頻率最高的一句是「快去念書、快去寫功課」,父母只在乎孩子分數,不在乎他的感受。漫畫家幾米說得好,當風可以這麼溫柔的對樹說話時,為什麼父母總是學不會溫柔的對孩子說話?

心理學家馬斯洛(A. Maslow)說:「如果你手上僅有的工具是鎚子,那麼你會把所有東西看成釘子」。

其實好人也有做不對事情的時候,壞人偶爾也做些好事,相信別人最好的一面,常會激發出他最好的表現,柏拉圖說:「善行給我們自己力量,也激發別人行善」。我們何不在看到好的行為時,嘴張開來讚美他,手伸出來拍拍掌多鼓勵一下呢?

求助篇

求助篇

有一天,在聽陳怡安師公的演講錄音時,听到師公說當他聽到學生怕老師時,他便很心疼,在剎那間,我想到:爲何員工同事們,甚至家里成員們,都非常懼怕於我的談話?

今天下午,在電話中於麗亭談了非常多內容,其中就包括為何我會被人們所懼怕。他說:會不會是因為所期待與現實有落差了?是否應該與當事者坦誠對話?

是的,這是非常好的建議,但我不知如何去開始對話的內容,是誰可以幫助我呢?

社區小店



每次到社區小店吃午餐後,都會覺得富有飽足感。清郎明潔的環境,沒有喧嘩的幽靜,親切自然,完全的輕鬆自在。小店的食物是典型的家常小菜,味道輕新,菜式親切自然,沒有大甜大棘大酸大苦大咸。再加上一杯傳統的飲料:用南洋咖啡粉冲泡的南洋咖啡,不甜不苦,感覺是輕輕的。然而,加入煉奶的錫蘭奶茶郤是少數的重口味飲料之一。小店的收費,是普通收入的人覺得合理的價格。有了這間小店,使我不但可以解決了午餐的溫飽,也提供一個寧靜的場所供我稍息片刻。

2011年8月4日星期四

員工不受訓的因素(1)4/8/2011

員工不受訓的因素(1)4/8/2011

每一次在交流会中,每听到企业家谈及员工为何不要耒受训、为何员工这样、为何员工那样时,我就会觉得有不同的意见。

每位员工都是人类一份子,都擁有各自的人性,有本善,也有惡习,五花八门。当本善出现时,他会为别人着想,会乐於助人;在这一个过程中,他本身不但有满足感,同时也学习不少别人的经验,自己得益不浅。相反地,不認同本善者,对於被交待处理的事情,都抱有负面的看法,認为上司怕他太空闲,故意找工作给他忙,刻薄剥削人。但是,善于带动善念,正面思考的上司,切可以说服员工,使员工相信如果認同上司的指示,大家的明天都可以更好。認同上司的决定与指示,認同上司可對他的將耒有所保障。所以,每当公司要推行一项计划时,为何员工会抗拒,这就要看这位员工对於企业認同感有多高;所以,上司(领导者)的心态是影响员工对公司的認同度的主要的关键点。

如果上司在任何事务当中只对盈利有兴趣,而对眼前员工只有虚假关心,認為我付錢,你辦事,我所付出的,就是要有回酬,其他的事務你們自己去負責。員工這時候的心中,便會會有被賣出的感覺,感覺到自己只是一台機器,上司對自己是冷酷的,只求達到目的,不關心員工的處境。員工爲了三餐溫飽,就只好勉為其難,進行任務。就在這時候,員工便己開始對企業有上有政策,下有對策的做法了:做工時心不在焉,或者是上班時只專心做工,但是不做決定,一切決定交回給上司,以減少自己的工作量。這時侯的員工那裡會羲牲休息時間,認同受訓的真正意义呢?

2011年7月27日星期三

人生在那里

時常在想:人生在那裡,生存的目的何在?陳怡安教授說:人生應該是素的,而不是葷的。所謂葷的,就是坐什麼大房車,住在什麼高雅精緻的大洋房,座落在花園山莊,錢有多少。美麗高貴精緻都是美學,不必上課學習,它的元素充滿在大自然與生活之間,美麗的花、神奇的百足蟲、溫馨的關懷、智者的話語,整個世界都是美。只要人心靜下來,樸實的內心,不被世俗葷的煩躁所困,心安住下來了,便能領略美的人生在何處。心中安住下來了,智慧昇起來,看穿了人世的虛與實、素與葷,內心中人生的方向便開始在前路了。

2011年7月18日星期一

当员工来敲门-教练辅导的六步法(二)( 转载)

当员工来敲门-教练辅导的六步法(二)

文/何伟

认知
接受
承诺
学习
实践
激励
很不幸,张曼怡的问题是结构性的问题;她并不是个案。为数不少的张曼怡们在他们职业生涯的上升期遭受类似的挫败。

责怪这些年轻的明星员工太幼稚是不公平的!如果我们不告诉他们,他们怎么知道等着他们的陷阱在哪里?他们在转换岗位之后立即面对的挑战是哪些?他们需要学习的新能力又是哪些呢?大多数经理可能已经意识到了:“我要教练辅导她!”。然而做起来难!

我把张曼怡叫到了我的办公室,“你的脾气要好好改改了,这里被你弄得鸡犬不宁!”我平生第一次训斥下属。“这些人不干正事,就会背后告黑状。我不想干了!”她手中居然拿着一封辞职信,要我签字。

我曾经把张曼怡的案例介绍给我的经理级学员们,这个真实的案例引起了他们的同感;之后是困惑:该怎么办?

员工发展某项能力,需要经过六个阶段:

第一阶段:产生意识。从“我不认为我有什么要改变的”,到“我知道别人认为我需要改变”。

第二阶段:接受改变。从“我知道别人认为我需要改变”,到“我确实需要改变”。

张曼怡卡在第二步上。她并不认为自己需要改变,而且她认为“这些人根本不了解我,他们嫉妒我的成功”。我的学员也与我分享了他们的“张曼怡”们的经典反击--“有些人就是想报复我”,“他们根本不了解我当时所处的境况”,“这里没有人真正了解我”,“我平时不是这样的”,“我无所谓”,“我现在已经不这样了”。。。。。。

要让张曼怡完成第二步“接受改变”,辅导风格必须从被动变为主动,从软变硬,从不直接变成直接,才能帮助张曼怡达成第一步到第二步的突破。经验证明:直面问题,直截了当,不躲躲闪闪的方式最为有效。毕竟对于当事人而言,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这个问题可能二十多年了,甚至更久。他们需要强力的反馈。辅导者的“冷静,提供事实依据,提供身边积极的例子,关注当事者的困惑”等技能都是这个阶段所必备的。

最挑战的是:

第三阶段:承诺行动。从“我不确定现在就要改变”,到“我想现在就开始”。

家长们熟悉这个场景吗?只不过孩子们没有说出第一句罢了。数次的接受但是没有行动让家长头痛不已;在成人世界里也是一样。这里的关键是,“做到了对我究竟有什么好处呢?”。坦诚地说,如果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得到明确的回答,我本人也很少会着手行动。一个实用的辅导的技巧是和当事人坦诚地探讨正面的“如果。。。那么。。。”的问题,当然也包括负面的“如果不。。。那么。。。”的问题。

这时张曼怡提出“如果我真的变成你们希望的样子,那么我就不是我自己了!”。这种哲学的问题会让管理者当即人事不省。对策是:问回同样哲学的问题“是你决定了你的行为,还是你的行为决定了你?”。一招见效!

第四阶段:学习新技能。从“我不知道如何开始”,到“我有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”。

对于张曼怡来说,就是如何做到有效倾听、与他人合作以及展示必要的亲和力。一旦你的下属对于改变自己行为的做出承诺,学习新的技能是一件相对容易得多的事。然而,有经验的辅导者会高度关注这个阶段,因为学习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;挫败和暂时无法达成计划的进程会动摇他们曾经的承诺。鼓励发展者从“小的赢”、“快速的赢”着手,不断给予他们积极反馈,提供学习资源以及给予精神上的鼓励都是必需的。这段时间里他们可能会输几次,让他们快速摆脱输的阴影,进入新一轮的尝试。在这里,辅导者本人是否有足够的耐心,以及对于发展者是否有足够的信心,反过来是对自己的一次挑战。你必须赢,他们才能赢。

大多数的辅导就到此为止了,这是最可惜的失误。你和发展者前期的努力可能付之东流。你们要进入

第五阶段:在工作中运用新技能。从“我有一个计划”,到“我能在工作中展示我的新能力。”

众多的发展者告诉我们,他们所学习的新技能无法在工作中施展,他们没有得到施展的机会,他们周围的同事对他们的新行为感到困惑不解,甚至猜忌其背后的动机。当张曼怡开始认真听他人讲话,主动提出帮助他人完成工作,承担团队协调工作,然而她的积极动机产生的是周围人的疑惑“她哪根筋达错了?”。这时,有经验的辅导者会鼓励发展者公开自己的发展计划,鼓励发展者主动要求他人给予反馈和支持。

最后,千万别忘了

第六阶段:给予奖励。从“我能”,到“我的努力和付出获得了认可和奖励;我希望开始新

一轮的学习”。

让发展者持续发展的关键是:他们获得了对于他们重要的东西,要让他们真实地得到。

四个月后的一次员工大会上,张曼怡站在台前,在全场的热烈掌声中,她接过一个“自我突破”奖杯和同事们写给她的三十几张报事贴;我们都看到她的眼泪从面颊滑落。。。。。。

登高望远,海阔天空。

登高望远是一句成语,想不到,在今天管理中,它又发挥了作用。

平时在混乱中被俗事烦到头昏脑涨,每样事情都不顺利,忍不足发起脾气耒。
.
忽然间想到游伯龙老师所教的登高一层耒看待事情,对了,就是这样,用这法子,看得清楚事情真相,能了解人的能力,能掌握事情的真相,对事情做出正确的决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