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8月13日星期六

洪蘭:鼓勵的力量(轉載)

洪蘭:鼓勵的力量


2011-04 Web only 作者:洪蘭

四十年前我做嬰兒實驗時,我的老師傳授我們使嬰兒不哭的秘訣,他說:微笑是國際語言,是一切溝通的基本,包括跟動物的溝通在內,當你板著面孔快速的接近你的寵物時,牠會逃走。
受虐兒對人面孔的表情尤其敏感,他們在偵察憤怒的表情上比一般人快了千分之廿秒。你看待別人的方式反映你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,他說微笑才會得到好的實驗結果,用蜜糖抓到的蒼蠅比較多。

老師的話最近被證實了,桃園航警局副局長來信告訴我,在全球一百多個國家,二四○個機楊的安全檢查比賽中,他們拿到第一名,打敗了日本的名古屋和韓國的仁川。

我看了非常高興,想不到一點點的鼓勵可以產生這麼大的效應。

原來有一次我出國,在經過安檢時,看到前面的旅客行色匆匆,忘記把已經通過X光機的外套拿走。旁邊的航警很快就發現了這件夾克,就大聲的問:「誰的外套忘了拿?」連問數聲都沒有人應時,他馬上拿起「大聲公」開始廣播。

(●編按:夢想有多大》兩千多位網友如何用自己故事帶起正面向上的力量?立刻寫下你的夢想故事,還能再抽iPad2>>)

那時我已在排隊準備通關,聽到他的廣播又看到物主絲毫沒反應(大概太全神貫注在等通關了),忍不住上前去拍拍那個人的肩膀說:「那不是你的夾克嗎?」那人才彷彿大夢初醒,前去把夾克拿回來。

這雖然是小事,我卻對航警的熱心非常感動,這不是他分內之事,他的責任只是站在檢查站旁監督旅客過關,但是他額外多做一點,舉手之勞就使那位旅客下了飛機免去受凍之苦,這才是服務的真諦。

因此回國後,在聯合報名人堂上把這件事寫了出來。

當時桃園機場正因建築老舊會漏雨、裡面的食物又太貴被立法委員叮得滿頭包,短短一篇讚美的文章鼓舞了士氣。

當士氣被提升起來後,航警值班時更有笑容,服務也更親切,正回饋的結果使他們拿到了安檢第一名,這消息令人高興也令人感嘆。

不知為何,中國人總是吝於給別人掌聲。

有研究發現,在一般的家庭中,小孩子每接受十句的負面評語,才會有一句是正面的,學校中,責罵和讚美的比例則是七比一,難怪我們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,總是覺得自己是失敗者,因為我們大人不停的灌輸這個訊息到他腦海中。

「親子天下」曾做過一個調查,父母對孩子說話中,頻率最高的一句是「快去念書、快去寫功課」,父母只在乎孩子分數,不在乎他的感受。漫畫家幾米說得好,當風可以這麼溫柔的對樹說話時,為什麼父母總是學不會溫柔的對孩子說話?

心理學家馬斯洛(A. Maslow)說:「如果你手上僅有的工具是鎚子,那麼你會把所有東西看成釘子」。

其實好人也有做不對事情的時候,壞人偶爾也做些好事,相信別人最好的一面,常會激發出他最好的表現,柏拉圖說:「善行給我們自己力量,也激發別人行善」。我們何不在看到好的行為時,嘴張開來讚美他,手伸出來拍拍掌多鼓勵一下呢?

求助篇

求助篇

有一天,在聽陳怡安師公的演講錄音時,听到師公說當他聽到學生怕老師時,他便很心疼,在剎那間,我想到:爲何員工同事們,甚至家里成員們,都非常懼怕於我的談話?

今天下午,在電話中於麗亭談了非常多內容,其中就包括為何我會被人們所懼怕。他說:會不會是因為所期待與現實有落差了?是否應該與當事者坦誠對話?

是的,這是非常好的建議,但我不知如何去開始對話的內容,是誰可以幫助我呢?

社區小店



每次到社區小店吃午餐後,都會覺得富有飽足感。清郎明潔的環境,沒有喧嘩的幽靜,親切自然,完全的輕鬆自在。小店的食物是典型的家常小菜,味道輕新,菜式親切自然,沒有大甜大棘大酸大苦大咸。再加上一杯傳統的飲料:用南洋咖啡粉冲泡的南洋咖啡,不甜不苦,感覺是輕輕的。然而,加入煉奶的錫蘭奶茶郤是少數的重口味飲料之一。小店的收費,是普通收入的人覺得合理的價格。有了這間小店,使我不但可以解決了午餐的溫飽,也提供一個寧靜的場所供我稍息片刻。

2011年8月4日星期四

員工不受訓的因素(1)4/8/2011

員工不受訓的因素(1)4/8/2011

每一次在交流会中,每听到企业家谈及员工为何不要耒受训、为何员工这样、为何员工那样时,我就会觉得有不同的意见。

每位员工都是人类一份子,都擁有各自的人性,有本善,也有惡习,五花八门。当本善出现时,他会为别人着想,会乐於助人;在这一个过程中,他本身不但有满足感,同时也学习不少别人的经验,自己得益不浅。相反地,不認同本善者,对於被交待处理的事情,都抱有负面的看法,認为上司怕他太空闲,故意找工作给他忙,刻薄剥削人。但是,善于带动善念,正面思考的上司,切可以说服员工,使员工相信如果認同上司的指示,大家的明天都可以更好。認同上司的决定与指示,認同上司可對他的將耒有所保障。所以,每当公司要推行一项计划时,为何员工会抗拒,这就要看这位员工对於企业認同感有多高;所以,上司(领导者)的心态是影响员工对公司的認同度的主要的关键点。

如果上司在任何事务当中只对盈利有兴趣,而对眼前员工只有虚假关心,認為我付錢,你辦事,我所付出的,就是要有回酬,其他的事務你們自己去負責。員工這時候的心中,便會會有被賣出的感覺,感覺到自己只是一台機器,上司對自己是冷酷的,只求達到目的,不關心員工的處境。員工爲了三餐溫飽,就只好勉為其難,進行任務。就在這時候,員工便己開始對企業有上有政策,下有對策的做法了:做工時心不在焉,或者是上班時只專心做工,但是不做決定,一切決定交回給上司,以減少自己的工作量。這時侯的員工那裡會羲牲休息時間,認同受訓的真正意义呢?